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富聚集 人气:7.89K
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工作一项服务于社会的减灾工程,除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外,如何搞好减灾工作是农业增产增收上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高产夺丰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稻飞虱

1.为害习性:为害我县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被刺吸后水稻茎秆出现许多褐色斑点,稻茎部变黑褐色。同时,雌虫产卵在叶鞘组织中,使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受害轻者,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减少,瘪谷率增加;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出现秆烂而形成稻田成团成片死秆倒伏,造成严重减少。

2.发生特点:前期(6-7月)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8-9月)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主害代为第三代和第四代,若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危害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一般以三代重于四代。褐飞虱主害代为第五代,若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危害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黄塘枯荒”现象。

3.防治时期:在防治上采用前期普治,后期挑治,联防联治和分厢打药的防治策略,即在6月中下旬白背飞虱小若虫高峰期,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稻田进行普治,压低虫口基数,后期在8月中下旬挑治褐飞虱,采取分厢打药、集中歼灭的办法。

4.防治指标:田间百丛量1000头以上。

5.防治方法

①60%杀螟虱每亩6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可兼治稻纵卷叶螟、螟虫;②25%扑虱灵每亩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③15%叶蝉散每亩1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

二、稻纵卷叶螟

1.为害习性:稻纵卷叶螟又名纵卷叶虫、刮叶虫等,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大麦、小麦、甘蔗、谷子、茭白等作物,以及稗草、狗尾草、马唐等杂草。以幼虫为害裟水稻,初孵幼虫先在心叶、叶鞘内或叶片表面取食叶肉。2龄以后,叶丝纵卷稻叶上、中部,躲在卷叶内取食稻叶上表皮和叶肉,仅留下白色条斑。水稻苗期受害严重的稻苗枯死;分蘖期受害,轻者植株缩短,分蘖减少,重则生育期推迟,抽穗不完全;穗期受害,影响正常抽穗结实,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导致严重减产。

2.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以三代、四代、五代为害,第三代幼虫发生危害期在6月中下旬,第四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在7月中旬,以四代重于三代,五代一般不会成灾。

3.防治时期:6月中旬防治第三代,7月中旬防治第四代。

4.防治指标:田间每亩幼虫量达10000头以上。

5.防治方法

①25%杀虫双每亩0.2-0.3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②25%甲胺菊酯每亩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③25%甲乐菊酯每亩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④90%杀虫单每亩40克兑水60公斤喷雾;⑤60%杀螟虱每亩6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可兼治稻飞虱、螟虫。

三、稻秆蝇

1.为害习性:以幼虫钻入稻茎为害心叶、生长点和幼穗。苗期受害,抽出的心叶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洞孔,以后发展为纵裂长条;叶片破碎,夏季高温时,取食时断时续,被害叶片仅形成细的裂缝,有的只见细小孔洞;生长点被害,则分蘖增多,植株矮化,抽穗延迟;幼穗形成期被害,形成扭曲的短小白穗,或穗型残缺不全;幼穗期受幼虫间歇取食,可形成有如雀害状的部分穗粒枯白,称“花白穗”。

2.发生特点:稻秆蝇在我县第一代和第二代为主害代,以二代重于一代,一代发生期在5月中下旬,第二代发生期在7月中下旬,为害造成“白吊吊”。

3.防治时期: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

4.防治指标:水稻被害株率达5%。

5.防治方法

①5%杀虫双大粒剂每亩1公斤拌土撒施;②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1公斤拌土撒施;③10%大功臣每亩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

四、螟虫

1.为害习性:为害我县水稻的螟虫主要有二化螟和三化螟。

(1)二化螟的为害习性:二化螟别名蛀秆虫、蛀心虫。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和取食其他禾本科杂草。成虫有趋光和喜欢在叶宽、秆粗及生长嫩绿的稻田产卵。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卵块多数产在叶片上;圆秆拔节后大多数产在叶鞘上。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为害,造成枯鞘,2、3龄开始蛀食稻茎。造成枯心、白穗或虫伤株。在水稻幼苗期,初孵幼虫一般分散为害或几条幼虫为害一叶鞘,在大苗或孕穗期一般先集中为害,数十条至百余条集中在一株稻苗上为害,发育到3龄以后才能转株为害。水稻被幼虫为害,在水稻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2)三化螟的为害习性:三化螟只为害水稻,初孵蚁螟从卵块正面或底部咬孔爬出,多数在稻株上爬行咬孔钻进稻茎内,有一部分吐丝悬挂,随风飘到附近的稻株,或落入水面游到别的稻株上,咬孔钻入。在秧田期,蚁螟由秧苗下部从叶鞘的缝隙潜入生活,如无缝隙时,就直接从叶鞘的外面脉间穿孔侵入。幼虫在秧田期、分蘖期为害,咬断心叶基部,造成枯心苗,拔断处有虫咬痕迹。在孕穗至齐穗前侵害,因穗茎被咬断,抽穗后稻穗失水,变成白穗。

2.发生特点:为害我县水稻的二化螟第一代为害期在6月上旬,第二代为害期出现在7月中旬;三化螟以第二代、第三代在低热坝区发生严重,二代为害期在7月下旬,三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害晚栽中稻或晚稻。

3.防治时期:6月上旬防治一代二化螟,7月中旬防治二代二化螟、二代三化螟,8月下旬防治三代三化螟。

4.防治指标:二化螟为这害株率达5%;三化螟白穗率达1%。

5.防治方法

①25%杀虫双每亩0.2-0.3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②5%杀虫又大粒剂每亩1公斤拌土撒施;③60%杀螟虱每亩60克兑水60公斤喷雾。

五、稻瘟病

1.症状:水稻从发芽到收获都可受稻瘟病菌的侵害。根据侵染水稻生育期和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谷粒瘟等。

(1)苗瘟在秧苗3叶期以前发病,多由种子带菌侵染引起。以旱育秧、薄膜育秧发生较重;发病初期在芽或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接着芽基变成灰黑色,最后秧苗卷缩枯死。(2)叶瘟在叶片上发病,从秧苗3叶期至本田期的叶片都可发病。由于天气条件、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的不同,导致病斑的形状和大小各异。叶瘟又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等4种类型病斑。

①慢性型是田间最常见到的病斑,其典型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分三层,中央是灰白色坏死部,最外层为黄色中毒部,中间是褐色坏死部;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这是稻瘟病重要的特征。

②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背面长满灰绿色霉层,这种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快速流行的预兆。

③白点型斑点白色,多在感病品种的苗期天气放晴、土壤干燥时出现,不产生孢子,当天气潮湿时,很快转化为急性型,因此白点型实质是急性型在干燥条件下的表现。

④褐点型斑点褐色,常局限在两条叶脉之间,多发生在抗病品种和老叶片上,一般不产生孢子,无传病危险。

(3)叶枕瘟发生在叶片与叶鞘的交界处,包括叶茸、叶舌和叶环,初呈淡褐色,以后向叶片基部和叶鞘扩展变成灰褐色,严重时使整张叶片枯死。

(4)节瘟在稻节上发病,多发生在穗颈上第1、2节,稻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变成黑褐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造成白色或谷粒不饱满。

(5)穗瘟和谷粒瘟在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发病,以穗颈瘟为害最严重,发生早而重时常造成白穗;发生迟而轻时造成谷粒不饱满或秕粒增加,病部初呈暗褐色,然后向上下扩展,逐渐形成水浸状褪绿病斑,最后变成黑褐色,有的后期呈枯白色。

2.发生特点:秧田苗叶瘟流行期在5月中下旬,大田叶瘟流行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穗颈瘟流行期在8月中下旬。

3.防治时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时瘟,8月上旬水稻破口期防治穗瘟。

4.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叶瘟发病率达5%,孕穗期叶瘟发病率达5%或有1%以上剑叶出现急性病斑或叶枕瘟发病率达1%。

5.防治方法

①每亩用20%三环唑1两+25%多菌灵1两+喷施宝1支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最好;②20%三环唑每亩2两兑水60公斤喷雾;③25%多菌灵每亩2两兑水60公斤喷雾;④70%甲基托布津每亩2两兑水60公斤;⑤施宝灵每亩一支兑水60公斤喷雾。

六、纹枯病

1.症状:发病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圆斑,似开水烫伤,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汇成云纹状斑块,并长出许多像蛛丝的白色菌丝,侵害邻近稻株及上部叶片,严重时可侵害到顶叶及穗部,在病害发展过程中菌丝不断集结成白色菌丝团,最后形成褐色菌核。天气特别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一层白色粉末。

2.发生特点:病害流行期在7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以低热坝区发生重于山区或半山区。

3.防治时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4.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病丛率达10-15%;孕穗期病丛率达15-20%。

5.防治方法

①井岗霉素每亩1包兑水60公斤;②25%多菌灵每亩2两兑水60公斤;③5%菌毒青每亩4两兑水60公斤喷雾。

综上所述,针对我县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每年只要紧紧抓住“3个15”的防治关键时期进行化学防治,基本可以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即在6月15日左右,主治分蘖期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兼治三代白背飞虱、苗叶瘟;在7月15日左右,主治时瘟、纹枯病、四代白背飞虱、四代稻纵卷叶螟,兼治二代稻秆蝇;在8月15日左右,主治穗颈瘟,挑治褐飞虱、五代稻纵卷叶螟,兼治晚稻三化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