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棉花苗期病害?

富聚集 人气:2.92W
如何防治棉花苗期病害?

棉花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就是主要围绕加强田间管理,保全苗,防病苗,促苗早发,培育壮苗,促进棉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的正常发育,为棉花稳长、早现蕾、多现蕾打好基础,奠定高产基础。其标志是棉苗无病、棉叶发亮、茎秆粗壮。

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等。

重点防治炭疽杆菌和立枯病。

1立枯病。该病又名黑根病、烂根病,在棉花的多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未出土前,侵染幼根、幼芽,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后染病,初呈现出黄褐色斑点于幼茎基部,后逐渐扩大,产生凹陷内缩,最后围绕嫩茎形成蜂腰状凹陷腐烂,严重时可致枯死或萎倒;成株期受害,叶片生有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现蕾开花期受害,茎基部生黑褐色病斑,表皮破烂后,露出条条木质纤维,严重时茎折断而死,有时有瘤状肿起的剩余发病部位。

2炭疽病。炭疽病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导致成片死苗。棉籽开始萌动时即可受该病菌危害,常造成棉芽水渍状腐烂,出土前已经死亡,或者棉苗子叶上生黄褐色病斑,带有红褐色边缘;幼苗受害,初在茎基部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逐渐扩大,中间略凹陷,整体变褐色,病斑上着生红色黏性物;真叶受害,初生小黑色斑点,后扩大至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若遇气候干燥,病部容易折断,叶片则破烂不堪,若遇潮湿气候,病斑表面即产生红褐色或橘红色黏质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团。

3猝倒病。该病对棉花的出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一般先从幼嫩细根侵染,也能侵染种子和刚露白的芽,常造成烂种、烂芽及棉花小苗成片倒伏死亡。幼苗受害,初在幼茎基部贴近地面的部分出现水渍症状,严重时呈水肿状,并扩展变黄腐烂,呈水烫状而软化,迅速腐烂倒伏;地下部细根受害,则会因吸水不良而导致整株幼苗死亡,子叶也逐渐褪色,呈水渍状软化,在高湿情况下,有时病部出现白色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

4红腐病。该病可侵害棉花根茎、子叶、真叶及棉铃,棉苗未出土前,病菌进行危害常造成没出土的幼芽变成红褐色而烂在土中;幼苗根部受害,其根尖及侧根由黄变褐,然后腐烂并蔓延至全根,严重时棉苗枯死;叶片受害,多在边缘生有灰红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逐渐扩大至破裂,潮湿时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孢子。

5黑斑病。该病也叫轮纹斑病,因成株期叶片受害,病斑多呈圆形或近圆形,并且有同心轮纹而得名。子叶或真叶受害,初产生红绿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至红褐色病斑,边缘呈紫红色,子叶常粘结在一起;子叶叶柄受害时出现黑褐色条斑,常造成子叶脱落。病斑可干裂破碎,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可达数十个,使病叶枯焦脱落,有时叶柄受害呈黄褐色条斑,严重时常环切叶柄,造成子叶干枯脱落成光杆。

6茎枯病。棉花从幼苗到结铃各个生育时期都能受害。苗期主要危害子叶、真叶、茎和生长点,造成烂种、叶斑、茎枯、断头落叶,以致全株枯死,子叶和真叶发病最初产生黄褐色或褐色小圆点,边缘呈紫红色,扩展后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而具有同心轮纹,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一是合理轮作。与禾木科作物轮作3~5年。棉田应种植水稻2~3年后再种棉花,苗期防病效果可达到50%以上。二是控制苗床水分和温度。营养钵棉苗出齐到子叶平展后,要在苗床两端揭膜通风降湿炼苗,并抢晴天晒床1~2d,晒到苗床表土发白、苗茎1/3发红,坚持晴天揭膜通风,降温散湿,17:00要盖膜保温,如果遇到低温寒潮,应该全天覆膜。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棉花移栽后要深中耕、勤中耕,以提高土温,降低土壤湿度,使土壤通气。阴雨天时,要开沟排渍,以利于根系发育。集中清除病株,以减少侵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