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如何分级?

富聚集 人气:1.55W

问:蔬菜如何分级?蔬菜分级的标准及作用

蔬菜如何分级?

蔬菜怎么分级?蔬菜作为鲜活农产品,不仅要具备营养、安全等内在品质,而且其新鲜程度、色泽、形状、洁净度、病虫害、机械损伤、整齐度及可利用部分的大小等外观品质也十分重要。

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发现蔬菜作为一种流通商品,具有“近墨者黑,近朱者不赤”的特性。以番茄为例,如果将20%的等外级产品与80%特级的产品混放一起,最终消费者只能勉强认可为三等产品;如果将特级产品和等外级产品各一半混放到一起,最终消费者却认为是等外品。

菜的外观品质主要是由品种决定的,但栽培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温度、光照、水、肥、病虫害等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外观品质变差。比如黄瓜的弯瓜、大头瓜、蜂腰瓜等;番茄的裂果、疤果、多心室果等。当然,产后流通过程中保鲜不当也容易靠造成蔬菜“易容”变丑。

当然,适当的栽培措施也能改善蔬菜产品的外观品质的。比如采用套袋栽培技术,可以控制黄瓜、西葫芦的弯瓜率不超过10%。

制定蔬菜等级规格标准(简称分级标准),是适应消费多样化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确保不同等级蔬菜合理利用,实现蔬菜优质优价,使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最重要一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发布了几十种蔬菜分级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比如番茄、蒜薹、青花菜、大白菜、辣椒、莴笋、豆角、山药、香菇、芥菜、马铃薯等。

无论是国标,还是地标或行标,都是推荐性的,不具强制性。至少在目前,蔬菜产品标准还不适合强制推广。

不少生产经营比较规范的配送企业、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都制订了蔬菜产品的企业标准,当然这些标准主要还是以外观品质为评价指标。

蔬菜分级标准通常分为等级和规格两部分。在等级方面,每一种农产品原则上按照形状、新鲜度、颜色、洁净度、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等要求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个等级(也可以分为一等、二等和三等三个级别)。在规格方面,原则上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也可以分为特大、大、中、小、特小五种规格)。

蔬菜分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产品标准化、规格一致,有利于产品包装、收购、贮藏、运输及销售。

二是等级分明,便于按质论价,实现优质优价,达到效益最大化。举个来自于现实中的例子,同样是1000公斤的番茄,如果不进行分级就进行销售,每公斤单价为4元,销售收入为4000元;如果进行分级后再销售,可得一级品600公斤、二级品300公斤、三级品100公斤,每公斤单价分别为5元、4元、3元,销售收入为4500元。即销售收入增加了500元,增收12.5%。即使扣除人工成本费用,大约还有10%的增收。

三是对于某些可在不同成熟期采收的蔬菜,通过分级可使成熟一致的产品在同一包装,有利于贮藏保鲜。比如生熟番茄混杂一起,必然是以生催熟,缩短贮运保鲜期。

目前蔬菜产品并不缺少标准,但分级技术并没有普遍应用,仅在部分配送企业、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使用。究其原因,一是市场倒逼还未到来,当产品分级成为定价的主要依据时(如荷兰的拍卖行),经营者将被逼分级。二是蔬菜品种多、单品规模小,制约了分级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这也是水果分级比蔬菜更普遍的原因之一。

蔬菜分级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分级机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按照重量、大小进行简单分级,实际上就是按照规格分级;

第二阶段是在重量、大小分级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视觉成像技术,可对产品表面颜色、形状、体积、密度、瑕疵、表皮褶皱、腐烂等指标进行分级,目前主要应用于国内外一些生产规模比较大的产地;

第三阶段是在对重量、表面颜色、大小、形状、体积、密度、瑕疵、表皮褶皱、腐烂等指标进行分级的基础上,采用了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可对产品的糖度、酸度、内部缺陷等生理指标进行分级,目前仅应用于一些生产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产品。

蔬菜外观品质通常称为品相、卖相。对于购买者而言,接受一种蔬菜,始于颜值、合于口味、敬于营养、久于放心、终于品牌,购买欲往往始于对品相的冲动。从这点来说,外观品质的重要性更甚于其它品质。所以说有时候蔬菜分级是很有必要的。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本站!

TAGS:分级 蔬菜